返回

北魏谋国:这个玄德太强了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19章 刘璟的拖字诀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
 

半晌之后,议事厅内,高欢阔步走入时,厚重的战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,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。身后跟着的高澄几乎是小跑着才能跟上父亲的步伐,年幼的面庞上既有紧张又带着几分跃跃欲试。

"父亲,关于刚才封公之事…?"高澄压低声音问道,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佩剑的剑柄。

高欢没有回答,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厅内众人,却在看到封隆之常坐的位置空着时骤然凝固。厅内原本低声交谈的官员们立刻噤若寒蝉,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。

"封隆之何在?"高欢的声音并不高,却让整个议事厅的温度仿佛骤降。他宽大的手掌按在案几上,青筋在手背上若隐若现。

司马子如连忙起身,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。"丞相息怒,封公家中突发急事,不得不先行告退。临行前他特意嘱咐下官转告,他完全赞同丞相的方略。"

高欢嘴角微微抽动,眼中闪过一丝阴鸷。他太了解这些河北士族的心思了——表面上恭顺,骨子里却对他们这些六镇出身的将领充满轻蔑。封隆之这个老狐狸,分明是对他重用鲜卑将领不满,竟敢在议事中途不告而别!

"父亲,"高澄敏锐地察觉到父亲压抑的怒气,犹豫片刻还是上前一步,"儿臣以为外兵曹人选——"

"澄儿。"高欢抬手打断,目光如刀般扫过儿子年轻的面庞,"你尚需历练。"这句话像一盆冰水浇在高澄头上,他抿紧嘴唇退后一步,指甲深深掐入掌心,却不敢再发一言。

高欢环视众人,声音如铁:"即日起,由彭乐主掌外兵曹,段韶主掌骑兵曹。"他特意在"段韶"二字上加重语气,目光扫过几位汉人士族出身的官员,仿佛在宣告:你们在河北,都得听我高欢的!

厅内鸦雀无声,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。高欢满意地看着众人俯首的姿态,却忽略了儿子眼中一闪而过的屈辱与不甘。

议事毕,群臣散去。高欢独留孙腾,这位跟随他多年的谋士立刻会意,凑近低声道:"主公可是为河东之事忧心?"

高欢负手而立,望着厅外渐暗的天色:"龙雀啊,宇文黑獭盘踞洛阳,如鲠在喉。若要南下,必先安定河东。"他转身时眼中精光闪烁,"你代我修书给长安的刘玄德,让他把河东让出来。就说...我高欢五年内绝不进犯关中,只要他识相。"

孙腾捻着胡须笑道:"主公威震华夏,那刘璟不过一介边鄙藩王,岂敢不从?"

高欢大笑,拍了拍孙腾的肩膀:"速去办来!待我平定河南,再与吾弟玄德把酒言欢!"他心中已开始描绘两路大军夹击宇文泰的壮阔画卷,仿佛胜利唾手可得。

---

长安太极殿内,刘璟展开绢帛,眉头渐渐拧紧。他将书信递给身旁的长孙俭:"庆明且看,高欢想要逼我让出河东啊。"

长孙俭接过细读,忽然冷笑一声:"高欢何其狂妄!竟以五年之约为饵,真当我关中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不成?"他瘦削的面庞在烛光下显得格外锋利。

刘璟踱步至窗前,望着院中落叶纷飞。"高欢势大,不可力敌。"他轻声道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。

长孙俭眼中精光一闪:"主公不妨以拖待变。高欢若要南下对付宇文泰,必不会在河东久耗。我们只需..."

"争取时间。"刘璟突然转身,眼中闪过一丝锐利,"王思政在玉壁筑城已有一月,还需多久?"

"至少还需两月。"长孙俭压低声音,"若能让高欢等到来年开春..."

刘璟嘴角微扬,提笔蘸墨:"那便让他等。"他笔下言辞极尽谦恭:「...隆冬将至,大军移防恐生变故。乞兄长宽限数月,待来年春暖,弟必亲奉河东之地,与兄共讨宇文逆贼...」

写毕,刘璟唤来侍从:"即刻传令,擢升泰州刺史高翼为度支尚书,玉壁守将王思政暂代泰州刺史,封锁往来行人商旅,一只蚊子也不许放出泰州。”待侍从退下,他忽然一拳砸在案上,茶盏震得叮当作响:"贺六浑欺人太甚!"

长孙俭轻抚长须:"主公息怒。待玉壁城成,高欢纵有十万铁骑,也难越雷池一步。"

刘璟望向东方,目光仿佛穿透重重宫墙,直抵千里之外的玉壁:"传信王思政,日夜赶工,不得有误。"他声音冰冷,"我要让我的好大哥“高欢”的鲜血,染红玉壁城墙。"

---

邺城丞相府内,高欢举着刘璟的回信,满面红光:"龙雀快看!刘玄德果然识时务!"

孙腾接过细读,谄笑道:"高王英明!那刘璟信中言辞谦卑,分明是畏惧主公天威。"

高欢捋须大笑,踱步至悬挂的地图前:"待来年开春,我自晋阳南下,高岳出黎阳策应,两路夹击..."他手指重重按在洛阳位置上,"宇文黑獭,这次定要你死无葬身之地!"

孙腾凑趣道:"届时主公一统中原,指日可待!"

高欢志得意满,全然没注意到信纸边缘被刘璟指甲掐出的细微褶皱,更不会想到,此时的玉壁城外,数万民夫正在寒风中日夜赶工,一座坚城正在迅速崛起。

"来人!备酒!"高欢豪气干云地挥手,"今日当与龙雀共谋大计!"

窗外寒风萧瑟,卷起满地落叶,仿佛在无声地嘲笑这位枭雄的盲目自信。而在千里之外的长安,刘璟站在城楼上远眺东方,嘴角挂着冰冷的笑意。

(东魏孙腾(481年~548年),字龙雀,咸阳郡石安县(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)人。他是南北朝时期北魏、东魏官员,北凉中书舍人孙通之孙,赠冀州刺史孙机之子。

人物评价:孙腾早年依附高欢,恭谨勤勉,深得敬重。但他得志后,骄狂傲气,求财纳贿,不知节制,生官死赠,不行贿赂就办不成功,还盗官府银器为家有,深受朝野讥讽嘲笑。他与高岳、高隆之、司马子如被称为东魏朝廷“四贵”,专恣非法,无所不为,在这几人中最为突出。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