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时砂遗楼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90章 时砂暴来临的预兆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
 

实验室的观测屏突然集体闪烁时,江浅正将 1967 年的能量数据导入主模型。屏幕上,17 世纪的威尼斯水城突然被诡异的赭色云层笼罩,那些翻滚的云团边缘泛着金属般的冷光,倒映在运河水面的影子却呈现出逆向流动的奇异景象。五怨器在约束舱内发出持续的嗡鸣,表面的紫芒与屏幕上的云层产生微妙的共振,舱壁的冷凝水顺着纹路蜿蜒而下,在地面汇成细小的溪流。

“各时空观测点同步出现异常。” 林舟的声音带着电流的颤音,他调出分屏模式,二十七个不同时代的画面在主屏幕上展开,“1895 年的巴黎,香榭丽舍大街的天空正在沉降灰黑色的云霭;公元前 221 年的咸阳城,百姓指着西北方的怪云跪拜;还有 2342 年的火星殖民地,防护罩外的尘暴突然呈现出螺旋状 ——”

江浅的目光被 1943 年的重庆画面吸引。防空洞外的嘉陵江上空,云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聚合,原本灰白的云絮被某种力量揉成扭曲的绳结,阳光穿透的瞬间折射出青铜锈般的诡异色泽。画面里,一位穿着蓝布旗袍的女子正用竹竿挑起晾晒的衣物,那些飘扬的布料突然诡异地停滞在半空,衣角的水珠凝固成晶莹的球体,悬在距离地面三寸的地方。

“那是时空凝滞的前兆。” 张教授突然开口,他从古籍数据库调出《开元占经》的残卷,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 “天有云如车轮,地动如雷,万物逆行” 的异象,“时沙暴来临前,时空结构会出现局部的量子纠缠紊乱,表现为宏观世界的物理法则失效。” 老人的手指在触摸屏上滑动,将古籍插图与 2342 年的火星尘暴对比,两者的螺旋纹路竟完全吻合。

通讯器里突然传来玛雅观测点的紧急呼叫,画面中,热带雨林的上空正盘旋着墨绿色的云柱,那些云层内部不时闪过银白色的电弧,打在地面的玛雅金字塔顶端,激起一圈圈肉眼可见的能量涟漪。“科巴遗址的石像开始流泪了!” 画面里的考古队员举着摄像机奔跑,镜头扫过那些狰狞的石雕,灰白色的砂粒正从石像的眼眶滚落,在基座堆积成小小的沙丘,“仪器显示地面振动频率达到 3.2 赫兹,与五怨器的共鸣频率完全一致!”

江浅迅速切换到地质监测界面,全球各地的地震仪曲线都呈现出规律性的波动,那些正弦波的峰值恰好对应着五怨器能量场的强弱变化。“不是地质活动。” 她放大 1582 年的罗马数据,圣彼得大教堂的地基振动频率正在随云层颜色的深浅同步变化,“是时空结构本身在震颤,就像水面被投入石子产生的涟漪 —— 这些振动正在通过地核传导,形成跨时空的共振通道。”

林舟突然指向 1979 年的肯尼亚草原画面。数以万计的角马正放弃迁徙路线,朝着东南方向疯狂奔逃,扬起的烟尘在地面形成黄色的洪流,却在接近一片橄榄树林时突然溃散,仿佛撞上无形的墙壁。画面角落里,几只秃鹫不安地在低空盘旋,突然集体转向,翅膀拍打的方向与磁场监测仪的指针偏转角度完全一致。

“动物对时空扰动的感知比仪器更敏锐。” 江浅调出实验室饲养的小白鼠监测数据,那些在受控环境中的啮齿动物正焦躁地在笼子里转圈,原本规律的昼夜活动周期完全紊乱,“1908 年通古斯大爆炸前,当地牧民也曾报告过驯鹿集体迁徙的异象 —— 后来的研究发现,那片区域的时空曲率在爆炸前七十二小时就出现了异常波动。”

张教授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他颤抖着跳出 12 世纪的欧洲手稿,那些用鹅毛笔绘制的插图里,十字军东征的军队正遭遇诡异的 “灰沙之罚”:天空降下的沙粒能穿透铠甲,接触到皮肤的部分会留下仿佛被时光啃噬的焦痕。“时沙暴的本质是高浓度的时空尘埃。” 老人用红笔在插图边缘标注,“这些亚原子级别的粒子携带时间碎片,接触到宏观物体就会引发熵增加速 —— 就像把苹果放在烈日下暴晒。”

通讯器里传来 18 世纪伦敦的惊叫声。画面中,泰晤士河上的船只突然在雾中停滞,桅杆上的风帆保持着鼓胀的姿态却纹丝不动,河面上漂浮的鸭群集体把头埋进水里,屁股朝天的怪异姿势持续了整整三分钟。“这里的时间好像被拉长了!” 观测员的声音带着哭腔,他举着怀表的手在颤抖,“分针在原地打转,可岸边的教堂钟声已经敲了七下!”

江浅的指尖在控制台上飞快跳跃,将各时空的异常数据输入预警模型。当结果弹出时,屏幕上的红色预警区域已经覆盖了全球百分之八十的陆地和海洋。“云层颜色、地面振动、动物异常,这三个指标完全吻合时沙暴来临的历史记录。” 她调出 1630 年的明末记载,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遭遇的 “黑风砂” 与当前的观测数据高度相似,“更危险的是,这些预兆正在跨时空同步扩散 ——17 世纪的云团形状,正在影响 21 世纪的卫星云图。”

林舟突然指向屏幕角落的异常点。在公元前 332 年的埃及,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学者们正对着天空惊呼,那些翻滚的云层中隐约浮现出未来城市的轮廓,玻璃幕墙的反光在云端流动,与现实中 2024 与上海陆家嘴的天际线完美重叠。“时空开始出现重叠投影了。” 他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紧张,“这说明不同时代的空间壁垒正在消融,时沙暴可能会以多维叠加的形式爆发。”

张教授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青铜盒子,打开的瞬间,里面的罗盘指针疯狂旋转,最终指向五怨器所在的方向。这是北宋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载的 “指南鱼” 复制品,此刻却表现出超越磁性的异常反应。“用这个监测时沙暴的移动方向。” 老人把罗盘放在控制台中央,指针稳定时指向的方位,恰好与各时空异常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,“古籍说‘气行则砂动,砂动则时逆’,这些异常现象不是孤立的,它们在遵循某种时空轨迹移动。”

黄昏时分,实验室的观测屏突然集体切换到同一画面。无论哪个时代、哪个地域,天空的云层都在同一时刻裂开缝隙,露出里面流动的金色砂粒,那些时砂仿佛被无形的漏斗牵引,朝着五怨器所在的方位缓慢汇聚。五怨器的嗡鸣达到顶峰,约束舱的观察窗上凝结出细密的霜花,霜花的纹路竟与各时空云层的螺旋结构完全一致。

“它们在定位时空坐标。” 江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她看着屏幕上那些朝着实验室方向移动的异常区域,突然明白五怨器的共鸣并非单纯的能量释放,“时砂暴需要一个时空锚点才能形成规模,而我们手里的五怨器,就是它们的目标。”

林舟调出最后的模拟推演,画面中,当所有时空的异常区域汇聚到一点时,五怨器的能量场会与沙暴形成闭环,引发覆盖所有时代的时空坍缩。“但张教授说的没错。” 他突然想起老人之前的话,将 1913 年、1938 年和 1967 年的能量峰值标记出来,恰好构成一个完美的三角支撑结构,“这些预兆也在告诉我们,五怨器的共鸣强度已经足以对抗沙暴 —— 就像暴风雨来临前,海面会先出现指引方向的浪涌。”

张教授的目光掠过屏幕上那些惊慌的面孔,从 17 世纪威尼斯的船夫到 23 世纪火星的宇航员,不同时代的人们此刻都在仰望同一片异变的天空。老人缓缓转动罗盘,指针稳定地指向约束舱内的五怨器,那里的紫芒正穿透云层投影,在实验室的地面投下一道旋转的光柱。“预兆不是终结的信号。” 他的声音在嗡鸣中显得格外清晰,“是天地在提醒我们,该握紧手中的钥匙了。”

江浅看着屏幕上逐渐清晰的时砂暴轨迹,突然注意到那些金色的砂粒在流动时,竟在虚空中勾勒出五怨器的轮廓。约束舱内的器物仿佛感应到什么,表面的紫芒突然转为温暖的金色,与屏幕上的砂粒产生和谐的共鸣。实验室外的天空开始泛起淡金色的霞光,那些云层的缝隙中,隐约传来跨越时空的风啸,像无数个时代的呼吸在此刻交汇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